您现在的位置:天利高考网 > 高考资讯 > 最新资讯

高考考试政治要点:经济知识57个考试知识点与剖析

来源:www.ewonz.com 2025-04-27

最新资讯

  1、产品和产品经济  (1)产品  产品和产品经济的意思;商品属性;产品的价值量。  (2)货币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进步;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有哪些用途。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规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规范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规范的基础;巩固和进步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步;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法并存;确立生产要点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与方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  注:考试知识点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只有产品才有价值,价值是产品所独有些,有价值就肯定是产品,是产品就必有价值。  2、产品的用法价值与价值是产品所不可或缺的,假如假冒伪劣就不可以视为产品。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但存在间接关系,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要紧的影响。产品的价值量有单位产品价值量和肯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但多数状况下是指单位产品价值量,应该注意分清。  4、假如l只羊=10斤大米成立,这是不考虑供应求购关系变化状况下,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侧是等价物,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买与卖同时进行即W-W.  5、充当产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也可以是货币,这个时候买与卖离别。货币产生后,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即W-G-W.  6、纸币不可以实行价值尺度,有贮藏方法职能。除实行价值尺度外,需要是现实的货币。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是货币符号。假币不是纸币。  7、价值的表现: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产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般等价物-----货币  交换价值---价格  8、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质所需要的货币量。因为货币是指金银贵金属货币,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是指金属货币量。  9、物价上涨可能不是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必然会引起物价上涨。  10、价格变化是受多方面原因影响的:根本性的原因快(定原因)是价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供应求购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化的要紧原因。在坚持价值决定价格的首要条件下考察供应求购关系的影响。供应求购关系直接影响价格的变化但不是决定原因。在货币价值肯定的条件下考虑,除价值的决定与供应求购关系的影响,还有政策原因、纸币的发行、大家的购买心理等。  11、等价不是价值与价格相等或完全一致,而是相符。价值规律有哪些用途是价值规律在发生用途,因此三个用途都基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违背价值规律的表现,结果就是受惩罚或遭淘汰。  12、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1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不是主导。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一个方面表现。其次就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是对所有行业所有部门而言的,不同行业和部门可以有所不同。  14、混合所有制经济不可以再简单地划作是非公有制经济。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要具体剖析,其中国有集体成分仍然是公有些,国有集体控股企业具备明显的公有性。它体现了公有制的优越性。股份制是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股份制经济势必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但股份制企业可能没有公有制成分。  15、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不平等,但其市场地位是平等的。  16、合法的劳动收入有: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的(含国有)劳动薪资、奖金津贴、管理收入、技术收入等,凡消耗人的体力和脑力所获得的个人合法收入。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主如果指因资本金生息的收入,包含存款利息、股息红利、购买债券的利息、房产租金等。按生产要点分配,则资金、技术、管理、信息、劳动力、土地房子(用于生产)等都可以成为生产要点。按劳分配侧重公平,按生产要分配侧重效率,但不可以说按劳分配只体现公平,按生产要点只体现效率。  17、按劳分配是什么原因国内分配规范是什么原因。  18、价值规律起用途的渠道是通过价格体制,供应求购关系,角逐规律进行的。这被觉得是市场经济的三要点。  19、客观经济方法(经济杠杆)有价格、税收、信贷、利率等。  20、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法,但它不不承认计划,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要紧内容。  21、政府或政府官员(不含党的组织和村干)部代表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活动不是。但国家可以通过企业或社会原因进行宏观调控。中国人民银行是金融机构也是国家机构,但不是企业法人。其活动也可以行使国家职能。政府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是直接的,但不直接参与管理和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3、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企业及其用途;公司是企业的一种要紧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达成形式;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2)企业的经营者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4、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进步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职位;劳动合同规范;国内的社会保障规范。  注:考试知识点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企业不是唯一的市场的主体。法人是一种组织,不等于经济组织,更不是自然人。公司是法人,企业可能不是法人。公司是企业。  2、收益高或劳动生产率高经济效益高。经济效益既考虑劳动商品,又考虑这类劳动商品价值的达成,还考虑生产这类商品所消耗的劳动俄本〉。经济效益是衡量所有经济活动的最后综合指标,对企业的进步至关要紧,可以说是企业规模、竞争优势之源。也是国家经济进步的要紧方面,因此需要不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经济效益的两条渠道都围绕着收益的增加、本钱的降低两方面。  3、商品的水平对达成经济效益至关要紧,但不可以说水平好就肯定效益高。高效需要优质,优质未必高效。优质商品假如消耗的劳动多、本钱高,就可能不会高效;优质商品假如不适销对路,不符合市场的需要,导致积压也不会高效。  4、企业的规模大,可以产生规模效益,但不意味着规模越大效益就越好。国内组建大企业集团,从根本上来讲是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优势,从而能参与国际角逐。  5、要区别法人、法人代表、厂长经理、企业法人=法人企业、公司等定义。  6、合法的角逐才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国家应付角逐加以引导和规范。  7、名牌代表了优质、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名牌代表着信誉和形象。其根本目的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正由于名牌总是有好水平,用价值高,总是耗费了更多的人类劳动,因此价格更昂贵。  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离别,它是农村集体所有制形式,既是一种经营形式,也是一种分配方法。但家庭承包经营不是集体经营。  9、农业结构,不等于农村经济结构。它是指农业缺义〉内部粮食和经济作物结构或者广义农业内部农林畜副的结构。农村经济结构是指农村中农业和非农业的比率关系。  10、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目前农村问题的重点。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渠道是进步农村经济,目前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重点是减轻农民负担。  11、加工业不等于产业化经营,乡镇企业不等于农村中的工业。  12、三大产业总括了国内所有些国民经济部门。1、二产业的进步为第三产业提供了条件,第三产业又为斗、二产业提供服务,所以它们相互促进。  13、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结合在一块的,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存在统一。义务不能舍弃,而权利能舍弃。  14、国内目前的失业是称为结构性失业。缘由:①市场角逐的势必产物。②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制转变的势必产物。③经济结构进行策略性调整的结果。④计划经济年代,重复盲目建设的后遗症影响。⑤国内的改革,特别人事规范的改革使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用人单位逐步打造人才角逐机制的影响。解决:①生产力有较大的进步,提供条件使之再就业②由国家加大宏观调控,打造和健全社会保障规范。  15、经济结构包含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调整经济结构的原则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依托,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相协调,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协调,区域经济相协调。  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用途。  (2)税收与纳税人  税收及其基本特点;国内税收的性质和用途;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6、银行和储蓄者  (1)国内的银行  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用途;打造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  存款储蓄及其用途;债券与商业保险。  注:考试知识点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社会总商品和国民收入是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商品是交*的关系。国民收入与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那部分国民生产总值不是等同的。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收入的分配是不一样的。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不是由国家统一分配;财政收入是由国家经过预算进行分配的。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财政收入经分配后也分作积累和消费。但两者不等同。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来自国民收入,另一部分来自非物质部门。  2、财政收入支出的三种状况:收大于支;收等于支,或收大于支略有节余;收小于支。第一种状况意味着财政没充分借助,第二种情况叫做收入支出平衡,第二种情况就是财政赤字,财政赤字主要*借债来弥补,但发行货币也是一种消除赤字的方法。不可以笼统地看财政赤字是有利还是有害。一般说来,财政赤字过大会引发通货膨胀,但近年来国内运用适度的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平衡总供给和总需要等产生了好有哪些用途。  3、国内仍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运用财政收入支出来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4、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交换,生产决定消费。所以影响财政,税收增长,储蓄增长,家庭收入等的根本缘由(基础性)都是国家经济进步水平。  5、税收的三个基本特点是强制性、固定性和免费性,这是税收不同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但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并非完全否定这类特点。它们也会具备其中的某一个甚至两个特点。税费改革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是借助税的固定性特点来让农民减轻负担的。  6、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领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国家机关,依法拟定和推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要紧工具一一拟定货币政策、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银监会不是国家机关,更不是企业法人,但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人。银监会产生后,行使着监管金融机构的职责,形成了出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组成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使国内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  7、要弄清债券与股票,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与公司债券,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几组定义有什么区别。  8、从广义来看,对公民来讲,储蓄存款,购买债券,购买商业保险和购买股票都是投资行为,都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但从货币流通的角度看,居民储蓄的直接结果是货币退出流通,只有当银行再贷出时货币才又进入流通。  9、虽然2004年十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但国内仍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使国内的金融政策具备连贯性,对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进步有要紧意义。  10、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要紧方法,是国家的要紧政策。但两者又有不同。调节经济的方法不同,财政政策是运用财政收入和支出来调节,货币政策是通过调节货币的提供量和需要量来调节。拟定政策的机关不同,财政政策中的财政收入支出计划需要经过人大的批准,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拟定。财政调节更具备直接性,货币调节则相对具备间接性。  7、产品服务市场和买家  (1)产品服务市场  产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征;市场买卖原则。  (2)家庭消费与买家的合法权益  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护买家的合法权益。  8、当代世界市场和国内的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进步;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经济全球化;外汇与汇率;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面向世界。  (2)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关税;国内对外贸易的方法与用途;国内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注:考试知识点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市场买卖原则从不同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交易双方的买卖方法和买卖行为。因原则各有其特征,又相互联系。它们和市场的一般特点有天然联系,但又不可以混同。平等性既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也是市场买卖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角逐性需要以遵循公平原则为首要条件。违背公平原则需要法律和道德来调节,又体现市场的法制性和诚实信用原则的需要。  2、消费包含家庭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广义的消费还包含生产消费。适度消费是指在家庭消费中要量入为出,既不黯后也不超前。不滞后就要不抑制消费。不超前消费就是要量入为出,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鼓励消费与倡导节省是不矛盾的。艰苦奋斗与鼓励消费也是不矛盾的。  3、买家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但买家维护我们的权利也要依法。买家的合法权利与市场买卖原则是一致的。  4、货币的购买力与货币的外汇汇率是不一样的,但两者有密切联系。货币的升值与贬值是指货币与外汇的汇率变化,不是指购买力变化。一国货币贬值,意味着该国货币能换的外汇更少,在对外贸易中有益于商品出口,升值则不利于出口。  5、外汇储备是一国经济实力的要紧组成部分。主要用途是用于平衡国际收入支出,稳定汇率,偿还外债。  6、对外贸易不等于对外产品贸易,它是一个国家或者区域之间进行的产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对外贸易也不等于对外经济关系。对外经济关系包含对外贸易、对外资金交流、进步国际旅游等。

热点专题

  • 湖北中医药大学2021高考考试录取公告书查看入口
  • 湖北:长江大学2021高考考试录取公告书查看入口
  • 河南2023年普通高招各批次录取时间公布

[]上海宝山高考考试时间

[]吉林2021高考考试录取